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范文 > 事迹材料 > 2022年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2篇)【精选推荐】

2022年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2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2-12-02 15: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2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2篇)【精选推荐】

篇一:2022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XXX,在社区一干就是16年。4月19日,XXX荣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民族团结,是金花园社区的根。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是社区1。38万名各族群众骨子里的念想,是他们日日夜夜的期盼。

扎根金花园社区以来,XXX以党建的“绣花针”串起了基层治理、民族团结、为民服务的“千条线”,用有温度的服务带给居民有质感的幸福,让和谐家园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以文化为载体,民族团结有暖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1、38万名社区居民,包括汉、回、满、蒙、藏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居民占45%。各民族习惯不一、风俗不同,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众多,社区治理面临重重难关。

如何破局?刚来到金花园社区不久,XXX将目光聚焦到文化认同上。

文化认同,说起来倒是轻巧!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交流时,XXX被泼了一盆冷水:亲兄弟还可能闹矛盾呢,这么多社区居民,拿什么让大家从心底里互相认同?

在社区工作十余年,XXX深知其中的难处。但十余年的社区工作经历同样告诉XXX,没有搬不开的山,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面对一团乱麻的困境,要找准线头,找到抽丝剥茧的关键。”XXX说。

经过调研、与社区居民深入交流,XXX找到了破局的“线头”所在:以各民族节日为载体,办好“社区邻居节”,让大家共同体验彼此的习俗,在沉浸互助中加深理解。

说干就干,每年9月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的“民族团结月”,XXX和社区工作者们早早就忙活开来,组织居民一起参与“社区文化节”,饺子宴、茶话会、厨艺大比拼、才艺展示轮番上演,各族群众主动融入社区的大家庭。

迄今为止,金花园社区的“邻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成为社区民族团结的一张亮丽名片。据XXX介绍,“喜迎新春·共舞和谐”文艺演出、“浓情中秋、情系你我、邻里百家宴”等传统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唱响了民族团结的“欢乐曲”。

如今,“欢乐曲”的音符传遍了金花园的家家户户。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回族居民何艳玲总是把自家做的油香和馓子送给对面住的汉族邻居李巧云。到了端午节,李巧云忙着买粽叶、红枣、糯米,一个个精美的粽子在李巧云手中成型,等到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出来时,李巧云挑出一盘自己的“精心作品”,送到何艳玲家里,请其家人一同品尝。像这样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和谐画面,每天都在社区上演。

“除了举办‘社区邻居节’,我们还建立了居民活动中心,设置了书画室、舞蹈室等,居民自发组成兴趣小组,一同唱歌、跳舞、弹琴、下棋。”XXX告诉记者,粗犷豪迈的唱腔、曼妙的舞姿、清脆的快板,夹杂着阵阵叫好声,勾画出社区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渐渐地,参加文化活动的居民越来越多,活动中心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高频次需求。听取居民们的意见后,XXX和社区工作者们多次商讨解决方案,决定建设民族团结石榴籽广场。

建成以来,广场成为居民户外活动的首选之地。练太极拳、跳广场舞、写地书,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开展接地气、易参与的文化活动。”XXX说,通过多元活动寻求文化认同。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XXX为社区抱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金色牌匾。载誉归来,众多社区居民前来围观。“这是社区各族群众的集体荣誉,是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写照。”XXX说。

以治理为路径,民族团结更贴心

扎根社区16年,XXX有自己的工作“法宝”:“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最管用的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凝聚人心。”

“将心比心,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找准居民‘心’在何处,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XXX告诉记者,这就需要俯下身子与居民打成一片。

2018年,刚到金花园社区时,XXX对社区情况不太熟悉,对社区居民比较陌生。如何快速进入角色?XXX认为,党员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有力抓手,要激发党员积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上任伊始,XXX每天根据党员名单入户走访。“您家现在情况怎么样?”“您认为社区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在一句句问候与交流中,XXX把党员的情况、面临的需求、提出的建议都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笔记本虽小,但上面记录的都是社情民意,是社区的一手资料,反映了居民的心声。”XXX说,在一次次进家门、拉家常的走动中,XXX依靠党员“好亲戚”迅速对社区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将心比心了解情况是做好社区工作的第一步。”XXX告诉记者,社区居民看社区工作,不仅看社区干部如何说,更重要的是看社区干部如何干。

在走访社区居民时,不少人向XXX提出:社区小广场修建得不错,大家都愿意在那跳舞、遛娃,可附近没卫生间,有点不方便。

XXX本来觉得,修个卫生间,问题能有多大?可实际操作中,XXX跑断了腿:居民意见不统一,要求众多;建个卫生间,还需要政府部门审批;建好后,谁来管理、卫生条件如何保证?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XXX同社区班子成员多次到小广场实地察看,与居民共同探讨,最终在广场南门入口处建设移动式公共卫生间,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

“张书记,小区排水管道老化得挺严重,一下大雨,很难快速排水,大家出门,鞋子都湿透了。”“张书记,小区路面年久失修,凹凸不平,老人、孩子很容易崴脚、摔倒。”聊天时,不少社区居民向XXX反映情况。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社区建成久了,设施老化造成的,需要一揽子解决。”XXX总结说,她和班子成员一起,邀请区人大代表到社区考察,一同争取到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改造后,小区道路平坦了、路灯亮了、下水畅通了。日子美着呢。”对改造之后的社区环境变化,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干没干、是否用心干、干得怎么样,社区居民心里有杆秤。”XXX告诉记者,在社区治理中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最终凝聚人心。

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婷是一名90后。吴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金花园作为迎检社区,责任重大。杨婷记得,XXX带着他们和社区志愿者扫院子、清广告、消死角,高质量通过复检。

“这个媳妇子,干啥麻利得很。”提起XXX,小区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对社区工作满意了,对社区干部认可了,众多社区居民也积极投身社区治理,畅享社区美好生活。

居民杨德军突发重病,大家慷慨解囊,助其渡过难关;逢年过节,居民仇良明主动为高龄老人义务理发……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汇聚了治理大能量。

以党建为引领,民族团结有方向

在金花园社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石榴籽广场上,高挂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8日到社区视察时与社区居民的合影;围墙上,民族团结标语随处可见;楼宇中,各族群众手挽手促和谐的照片“占据”了各处宣传栏。

“民族团结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XXX坚定地认为,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委政治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航向,说得咱心里亮堂堂。脱贫致富大步迈呀,追梦的豪情高万丈!”3月30日,金花园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主题活动。在80岁老党员潘保权的指挥下,大家共同唱起了自创歌曲《习近平主席来到咱社区》,嘹亮的歌声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

在XXX看来,类似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前奏曲”。打造“总书记来到咱们家”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红色教育、重走视察路线”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凝聚力。

让社区居民津津乐道的是,XXX推进宣传教育贯穿始终。XXX刚到金花园社区不久,不少居民就发现广场上多了个“开放式”党校。

“建个‘开放式’党校,能起到作用吗?”社区居民议论纷纷。面对疑虑,XXX带领社区工作者坚持每天宣讲,一个个党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娓娓道来,滋润了居民的“心田”。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增强社区治理能力,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XXX说,只有打通党组织覆盖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7个居民小区、上万名居民、580个商户,如何治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到金花园社区视察时,XXX汇报的那样,通过党建头雁领航、群雁竞飞、多元参与,实现共治共享。

作为社区党建“头雁”,XXX打出了“组合拳”:组建了110人的“红管家”队伍,推动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小区里、楼栋中、商网下。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每个楼栋都有党员服务,有效激活了“神经末梢”。

党建活力在疫情防控中见真章。接到任务,由于丈夫也在防疫一线,XXX匆匆将两个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照顾,便一心投入社区防疫工作中。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XXX组织成立了8个临时党支部,动员125名党员冲锋上阵,全面开展走访调查、摸排登记、宣传消杀等工作。

回忆起那时的艰辛,90后社区工作者马磊深有感触:“XXX就像是一颗定心丸,只要她在岗,社区干部就有了主心骨,干活有目标,说话有底气。”

社区抗疫容不得一丝松懈,为了排查外来人员信息,XXX每天要接听100多个居民电话,一走就是数万步。2020年2月21日,由于连日过度劳累,引发脑部缺氧缺血,XXX晕倒在防控卡点上。虽然大家劝她好好休养,但仅过了10个小时,XXX就再次出现在防控一线。“看到大家都在一线战斗,我在家里也不安稳,索性跟大家一起并肩作战。”XXX说。

想方设法将突发精神疾病的独居老人护送至医院、耐心劝导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提供送饭送菜等各种服务……XXX带领的党员干部队伍用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居民的支持和配合。

看到工作人员的辛苦,社区居民行动起来,自发为他们送热饺子、暖手宝、棉大衣,谱写了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如今,在XXX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共同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奶奶小时候啊,可不像现在这样,那个年代啊……”83岁的社区老党员贾淑兰向小朋友们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你们看这个水壶,是1965年军人的标配,现在已经用不上了。”78岁的社区党员孙彦民讲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让大家一起重温革命历史。

到金花园社区多次调研,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副处长戴斌发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社区治理的决策部署已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社区人员稳定了、资源多了、力量足了,居民的烦心事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赢得了群众认可,凝聚了党心民心。

“我把温暖送给别人,我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我。”65岁的社区居民杨秀花如是说。在照顾卧床丈夫的同时,杨秀花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

包括杨秀花在内,社区里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感悟团结的力量,让社区里的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XXX正带领金花园社区居民不断行稳致远,凝聚同心合力的磅礴力量。

篇二:2022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

二十多年来,在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群众的心里,她是社区患病儿童的“姥姥”、残疾女孩的“妈妈”、困难群众的“姐姐”、孤寡老人的“女儿”。

她,就是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XXX。

XXX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榜”“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等70多个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在近日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发布的10名“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之中,她赫然在列。

1998年春,XXX随丈夫工作调动落户鞍山。“上级要检查,改天再来落。”工作人员一句生冷的话,让白跑了三次腿的XXX心更凉了。几经波折才办成落户的这次亲身经历,让XXX深切感受到:群众的事儿千万不能推,推一次心里就凉一次。XXX暗下决心,假如有机会能为群众服务,一定要尽心尽力,带着感情做,做出感情来。

落户鞍山之后,XXX凭着“辽宁省新长征突击手”“辽宁省劳动模范”两块“招牌”,到立山区委毛遂自荐,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1998年4月,XXX被任命为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如何把一个问题多多的“老大难”社区,带上平安、和谐、幸福之路?这成为XXX最大的梦想和最高的追求。

饮水方知开源难。XXX经过深入群众、周密调查,发现灵西社区有8栋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五七楼”,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600多户居民盼改造望眼欲穿。小区里的路面都是由炉渣铺垫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楼道里酸菜缸、杂物柜等零七杂八的各种废弃物件,塞满了半边过道,上下楼只能侧身而过。楼前公共绿地,成了张家的菜园子、李家的小卖部、王家的修理铺……社区治安环境不好,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时有发生。XXX决定,以规范社区生活秩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抓手,首先要进行社区治理。

社区党委会上,XXX把想法一亮,委员们纷纷摇头叹气,劝她不要贸然捅这个“马蜂窝”,以免激化社区与居民之间的矛盾。XXX心里有点懵——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是为居民做好事,咋还能激化矛盾呢?听完大家介绍情况后,XXX动情地说:“做群众工作,要耐心细致,咋呼不得,忽悠不得,一定要真诚实在。为群众着想,解决群众面临的最紧迫、最烦难的问题,就是要从难处下手。我们不要怕捅‘马蜂窝’,怕捅‘马蜂窝’,就搬不掉‘马蜂窝’,问题也就永远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伤了群众的感情,失去群众的信任。”

那些天,XXX带着600多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小纸条,挨家挨户到居民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规范社区生活秩序、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几天走下来,XXX碰了一大堆“硬钉子”:

——爱管闲事的话,就把社区改造好,让百姓住得舒坦;

——给楼房通上燃气,让百姓摆脱用液化石油气罐做饭的麻烦;

——把社区的路修好,让居民出行方便;

——为老百姓多想想,怎么让下岗的有个工作,让生病的有钱治病,让孤寡老人、残疾人员、流浪孩子生活有着落,不要紧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放……

原来,居民心中的这些“老大难”,年年反映,年年依旧,居民与社区之间互不信任,心中早已打下了厚厚的“心结”。

居民代表大会上,XXX代表社区党组织向大家检讨,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她把群众反映的100多条意见、建议和诉求,一一列出解决时间表,打印在纸上发给大家,恳请大家支持并监督,积极配合社区把这些“老大难”解决好。

XXX毅然决然踏上了改造灵西老旧小区的征途。

在刚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XXX骑着自己的“专车”——一辆破旧的小型电动车,奔波往返于市、区有关部门之间,以磨破嘴皮、踏破脚皮的韧劲,向相关负责人讲述灵西社区居民的困难与期盼,倾谈自己的心愿与打算,以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那些日子,虽然吃了不少‘闭门羹’,跑了不少‘冤枉路’,但看到下岗再就业一条街开业时,居民脸上露出的笑容;看到社区被列入市、区两级改造项目的消息传来时,居民们脸上洋溢着的那个高兴劲儿,我现在想起来,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XXX如是说。

为了灵山地区的老百姓冬天不再挨冻,XXX多次找供暖公司领导,反复争取,多次协商,供暖公司最终决定投资80余万元,对灵山社区的供暖管线进行全线大修,困扰社区多年的供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管线问题解决了,缴费难题又摆在眼前。多年来,灵山社区的取暖缴费,居民都得跑到市里去办理,路途较远,往返不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灵山社区居民缴费难问题,XXX经过多次努力,反复争取,最终使得集收费、报修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于2019年6月成功地进驻了灵西社区。服务中心营业当天,在收费大厅,前来缴费的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夸赞:“XXX可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2009年1月,年仅8岁的小百惠被确诊脑瘤,孩子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父亲下岗,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积蓄。XXX得知后,急忙赶到他们家,小百惠抱着XXX的腿喊:“姥姥,救救我吧,我想活着,我想读书。”看着小百惠企盼的眼神,XXX心酸得掉下泪来。她把小百惠紧紧搂在怀里说:“孩子,你放心吧,姥姥一定找最好的医院,治好你的病。”

XXX回家后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XXX以“救救我吧,我要活着,我要读书”为题,动员全社区群众,为小百惠捐款。不到半天,捐款就筹集到10万元。可手术费加在一起得15万,还差5万怎么办?XXX对小百惠的母亲说:“你们先拿着这10万去给孩子看病吧。剩下的我再想办法。”XXX知道,按照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能捐出10万元,大家已经是尽全力了。再让群众捐款,她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再开口了。她说:“哪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呀?只能做做家人的工作,从准备给儿子结婚的钱里拿出5万,凑上小百惠的医疗费。”

如今,小百惠已经上大学了。她自拍视频深情地对XXX说:“姥姥,是您给我第二次生命,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您,照顾您慢慢变老。”

智力障碍女孩小丹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离家出走了,母女俩靠低保和捡破烂过日子。更为不幸的是,小丹的妈妈在2009年2月也突发疾病去世了。当时小丹才19岁,突然之间无依无靠了。这时候,XXX来到孩子面前说:“去我家吧,给我当女儿。”一听这话,虽然小丹智力存在障碍,但本能感觉到了至亲的温暖,马上对着XXX喊出:“妈妈!”她开心地逢人就说:“我又有妈妈了!”从这一天起,小丹成了XXX家中的一员。白天XXX把她带到社区,教她行为举止,教她看书写字,教她怎样使用电脑。晚上回家在一起共同生活。

刚到XXX家的几个晚上,小丹把XXX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她抢电视要看动画片,家人看不上新闻。吃饭时,小丹用筷子在菜锅里乱搅,不爱吃的菜嚼一口又吐回锅里。XXX的家人受不了,对她说:“求你晚上别再领她回来了!”家人的不理解,让XXX暗暗落泪。小丹不解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XXX说:“因为你没有了妈妈,我也很早就没有妈妈了。现在,我就是你的妈妈,孩子,你能不能把身上的小毛病改一改,给妈争口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小丹逐渐改掉了身上的不良习气。XXX和家人每天晚上教小丹做一些零活,吃饭时一家人互相谦让,看电视时交替观看,睡觉时XXX和小丹一个卧室,丈夫与儿子一个卧室。虽然不大方便,但一家人相处得很好,一个其乐融融的“四口之家”,就这样建立起来。孩子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招人喜欢,XXX逢人便讲:“我又多了一个女儿。”

有一次,XXX跟儿子闲聊天,儿子让她别干社区那些事了,说她身体不好,岁数也大了,那么累为啥呀。她说:“儿啊,灵西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社区居民就是咱的亲人,亲人有困难,帮他一把不是应该的嘛。况且,妈是愿意干这活,只要我爱干,就能享受到快乐;我快乐,就会健康。儿子,你就别老拦着我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尽快提振社区经济,XXX琢磨着,灵西社区要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成为服务型社区,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但是,离开经济的发展很难谈服务。只有社区有所创收,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因而,要探寻一条以壮大社区经济为牵引,从而反哺社区治理工作的新路子。

怎样才能更好地在社区养老?这是XXX在多年社区入户走访调研中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社区里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XXX下决心要在灵西社区搞个养老服务站。她深知,不创新没有出路,不发展没有活路。建养老服务站的最大难点,就是协调房屋和资金问题。如何把灵西社区附近长期闲置房屋的“一潭死水”,变成拉动社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经过多次与市委和市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局等一些机构协调,市政府同意把灵西社区附近长期闲置房屋,交由灵西社区管理使用。但这些房屋都是毛坯房,窗户和门因时间过久已经破损。XXX带领社区员工,积极与鞍山市的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广泛沟通,寻求赞助。大家找来相关部门给安装监控,拉来有爱心的社会组织装修房屋,“拐”来企业赞助电视、床铺……

XXX终于在灵西社区建起“依托家”老年助养服务站和“颐和家”老年康养服务站。XXX介绍道:“二者分工不同,前者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居家式服务;后者针对身体有康复需求的老人和残疾人。”有了“依托家”和“颐和家”,老人们随时可以在小区里活动,或者找老朋友谈天说地,不用出门,就能享受到自助点餐、送餐,上门打针、配药,志愿“一对一”对口帮扶等周到贴心的服务。

XXX创办的“溢香家”,为灵西社区贫困家庭纾困,发挥了不小作用。“娟子”牌饺子是“溢香家”的招牌,每天卖200来斤还是供不应求。如果要扩大生产,就得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XXX想到的,首先是社区里的巧媳妇们。她们大都是社区的低收入人员,通过包饺子,社区会往她们的“绿卡”里充积分。一天下来,每人800积分,就相当于80元钱;挣来的钱又可以在社区内各服务站及连锁超市内消费。

从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5月28日,XXX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行业协会)协商,带领社区人员以“雷神山、火神山”的速度,建起了“依托家”“颐和家”“怡乐家”“益康家”“谊笑家”“溢香家”“逸泉家”等,集养老、医疗、衣、食、住、行等功能于一身的7个特色化产业服务站。

灵西社区党委通过创新社区发展模式,不仅拉动了社区就业,激活了社区消费,还增加了社区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辖区内的每一个社会主体都收获了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实现了社会治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促共赢。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一晃23年过去了,XXX凭着她的“头雁效应”“公仆情怀”,带领灵西社区的全体员工和广大群众,把灵西社区从过去的鞍山“北大荒”,建设成为现在斩获85项荣誉的标杆社区。XXX欣慰地对记者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只要群众脸上挂着笑容,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XXX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灵西社区每一个家庭都过上好日子!

推荐访问:最美 工作者 事迹材料 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2篇) 2023最美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字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事迹材料3000

版权所有:以恒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以恒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以恒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18005056号-2